
天台宗
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。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台州的天台山而得名。其教义主要依据《妙法莲华经》,故亦也称法华宗。-
法华经
《法华经》全称为《妙法莲华经》, 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,宣讲内容至高无上,明示不分贫富贵贱、人人皆可成佛。《法华经》是大乘经典之王,它为佛教信徒之间协调共存提供了基础。 《法华经》的两个主要教义是:(1)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个圆满觉悟的佛;(2)佛遍一切时、一切处。在此以前,修行者以为他们可以成为阿罗汉,实现涅槃,熄灭欲望和烦恼之火,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能成佛。他们以为当个阿罗汉就足够了,因为他们只想结束自己的痛苦。《法华经》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打消这种错误的见解,教导人们,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个圆满觉悟的佛。
-
行法经
《观普贤经》《行法经》,《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》之略名。一卷,刘宋昙摩蜜多译。说观念普贤菩萨而忏悔六根之罪之法。是与法华经之普贤劝发品相表里。故定之为法华之结经。且天台修法华之忏法,全宗此经。
-
无量义经
《无量义经》全一卷,分三品,由中天竺沙门(就是和尚)昙摩伽陀耶舍传入中国,与《法华经》《观普贤经》合称“法华三部经”。《无量义经》乃佛陀住世后期所说,因有情众生烦恼无量,是故佛陀说无量法,义亦无量,无量义生自一法,而此一法即无相之本性。此经内容又多以《法华经》为中心,因此也是《法华经》之开经。
-
大智度论
《大智度论》(梵文:Mahāprajnāpāramitāśāstra),简称《智度论》、《智论》、《大论》,亦称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》、《摩诃般若释论》、《大智度经论》、《大慧度经集要》,古印度佛教大德龙树菩萨(约三世纪)撰,是大乘佛教中观派重要论著。 此论由鸠摩罗什(344-413)大师译成中文,共100卷,一百多万字。包括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全文三十多万字,鸠摩罗什对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的解释六十多万字。几乎对佛教全部关键名词都给出了详细、深入浅出的解释,是佛经入门必读经典,无现存梵本,也没有藏文译本,仅有汉文译本。于后秦弘始四年(402年)在长安逍遥园 西明寺始译,至弘始七年(405年)译讫。因为中国人喜爱简洁扼要,故罗什仅全译论之初品,余皆撷取其精要,得三分除二,终成百卷。
-
小止观
《小止观》全一卷(或二卷)。是初学打坐的入门书,又名《童蒙止观》,通称《修习止观坐禅法要》,乃隋朝天台宗智顗大师的著作。 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。本书系天台智顗大师为其俗兄陈针所述,为有关摩诃止观之梗概及入道枢机之书。内容谓泥洹之法入门虽有多途,但论其捷便,则不出止观二法。止为爱养心识之善资,观即策发神解之妙术,故示此二法必须常均等圆备。天台宗讲求理论与实践并重,所以有「教观双美」的赞誉。
-
四教义
《四教义》是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顗创作的佛教论著,全称《维摩诘所说经玄义》之初章,别称“大本四教义”。该书以藏、通、别、圆四教判摄佛教经典,建立理外二谛与理内二谛的细分体系,奠定了天台宗教义的理论基础。智顗通过四教判释构建起圆融中道的哲学框架,将中印佛教思想进行创造性整合,形成“一念三千”“一心三观”等核心教义,他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,除了首创天台宗,对后来相继成立的中国佛教各宗派都有巨大影响。
-
摩诃止观
-
大般涅槃经
-
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- [大道家园]:www.dadaojiayuan.com
- [祝由养生网]:www.zhuyoushi.cn
- 微信关注:至大国学(qiudaozhongnan)
- \/:ddjy_zhida
- 版权所有:2011-
-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 备案号: 陕ICP备2022010374号
-
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,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。
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