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十三经注疏
四库全书,十三经注疏-
论语集注
本书是宋代哲学家、思想家朱熹对《论语》的注释,它是朱熹用力最勤的著作。附:《四书集注》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,也是四书上升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以后,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。朱熹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原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。
-
仪礼注疏
《仪礼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也是先秦时代有关社会习俗和礼制的资料总汇,对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生活极具价值。 历代为之作注解者很多。唐代编《五经正义》,将郑玄注和贾公彦疏作为钦定的《仪礼》注释,编成《仪礼注疏》,成为后世最权威的《仪礼》读本,与其它唐代钦定儒家经典注疏统称为《十三经注疏》。《仪礼注疏》将成为《仪礼》最好的版本。
-
孟子集注
《孟子集注》为儒家的第二圣人--孟子,确立了地位。主张“民重君轻”的孟子被正式确立了亚圣的地位,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开明专制的时期。《孟子》共七篇,是孟轲及其弟子所著以“仁政”、“王道”为中心的儒学思想体系的集中表达。朱熹所作的《孟子集注》使之身价倍增,从子部一跃而入经部,朱熹注搀入了他作为理学家的许多见解,是一部经典注本。附:《四书集注》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,也是四书上升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以后,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。朱熹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原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
-
尔雅注疏
《尔雅注疏》又名为《十三经注疏:尔雅注疏》,是对《尔雅》加以注解的中国古代著作,作者为晋·郭璞(注作者)与北宋邢昺(疏作者)。 《尔雅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,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。《尔雅》的意思是接近、符合雅言,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、方言词,使之近于规范。 作为书名,“尔”是“近”的意思(后来写作“迩”),“雅”是“正”的意思,在这里专指“雅言”,即在语音、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。
-
孝经注疏
《孝经注疏》,宋代邢昺著。《孝经注疏》相传是孔子为曾子陈述孝道所著,是《十三经注疏》中篇幅最小的一部经典。汉代有今文古文两种版本,分别由郑玄作注和孔安国作传。至唐代唐玄宗李隆基融合今古文两家,亲自为《孝经》作注,并命元行冲作疏,颁行天下。郑、孔两家之注开始逐渐消亡。 到了宋代,邢昺以元行冲之疏为基础,重新作疏,遂成《十三经注疏》中《注疏》之定本。
-
春秋公羊传注疏
《春秋》学著作。又名《公羊注疏》。东汉何休注,唐徐彦疏,陆德明音义。二十八卷。何休注本名《春秋公羊解诂》。何休,字邵公,任城樊(今山东曲阜)人。官至谏议大夫。东汉经学家,精研今文诸经,撰有《公羊墨守》、《左氏膏肓》、《文谥例》等,均佚。此书费时十七载。何休认为孔子修《春秋》有所谓“三科九旨”、“五始六辅”等“义例”。因持“义例”以释《公羊传》,系统阐发《春秋》之“微言大义”。较《左传》杜预注、《榖梁》范宁注为详。但说义理多过于深僻,遂至迂远甚或妄诞。训名物典制亦未可足信。但其说常成为后世今文经学家议政的主要依据。徐彦,生平不详,约生活于中、晚唐之际。其疏或采前人旧说,或征经稽传,或用日、月之例等以解何休之注及经文,皆有所发明。但牵合附会、鄙陋谬误者不少。行文多喜自设问答,文繁语复。此书音义部分,取自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,以注音为主,时或释义与校正文字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、《十三经注疏》本等。
-
孟子注疏
《孟子注疏》是一部经书注释,共分十四卷,每卷分上下两部分。正文部分是战国时代的孟子论著,附以后人作的注和疏。注是东汉赵岐作的《孟子章句》。此书在十三经刊刻系统中地位重要
-
论语注疏
魏何晏注,宋邢昺疏。《论语注疏》又称《论语注疏解经》,是三国魏 何晏 集解,北宋 邢昺 的 注疏,二十卷。 《论语注疏》是 十三经注疏 中的一种,吸收了 北宋 以前人的注释,保存了不少 古注。 案何注皇疏皆以 道家思想 解 论语,又於名物制度无所考订,颇为学人所不满。 北宋时遂由朝廷於咸平二年(公元九九九年)命 邢昺 等人改作新疏。 邢昺删除皇疏之文,而归向 儒学 本来之义理,又加名物制度之疏解,远胜皇疏。
-
周易正义
《周易正义》是一本诠释王弼《周易注》的著作,是唐代儒家的重要易学著作。本网页提供《周易正义》的在线阅读,以及相关的注释和简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