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国学圈

《炁体源流》·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注•无极品第一

本站 大道家园国学 著 2024-09-05

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

老君曰:大道无形,生育天地;大道无情,运行日月;大道无名,长养万物;吾不知其名,强名曰道。夫道者:有清有浊,有动有静;天清地浊,天动地静;男清女浊,男动女静;降本流末,而生万物。清者,浊之源,动者,静之基;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

夫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;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常能遣其欲,而心自静;澄其心,而神自清;自然六欲不生,三毒消灭。所以不能者,为心未澄,欲未遣也;能遣之者:内观其心,心无其心;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;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;三者既悟,唯见於空。观空亦空,空无所空;所空既无,无无亦无;无无既无,湛然常寂。寂无所寂,欲岂能生;欲既不生,即是真静。真常应物,真常得性;常应常静,常清静矣。如此清静,渐入真道;既入真道,名为得道;虽名得道,实无所得;为化众生,名为得道;能悟之者,可传圣道。

老君曰:上士无争,下士好争;上德不德,下德执德;执著之者,不名道德。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为有妄心;既有妄心,即惊其神;既惊其神,即著万物;既著万物,即生贪求;既生贪求,即是烦恼;烦恼妄想,忧苦身心;便遭浊辱,流浪生死;常沉苦海,永失真道。真常之道,悟者自得;得悟道者,常清静矣!

仙人葛翁曰:吾得真道,曾诵此经万遍。此经是天人所习,不传下士。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,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,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,以上皆口口相传,不记文字。吾今于世,书而录之。上士悟之,升为天官;中士修之,南宫列仙;下士得之,在世长年。游行三界,升入金门。[2] 

左玄真人曰:学道之士,持诵此经者,即得十天善神,拥护其神 [6]  。然後玉符保神,金液炼形。形神俱妙,与道合真。

正一真人曰:人家有此经,悟解之者,灾障不干,众圣护门。神升上界,朝拜高尊。功满德就,相感帝君。诵持不退,身腾紫云。


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终


无极品第一

清静经图注

044-1.jpg

无极品第一

老君曰:大道无形。生育天地。大道无情。运行日月。大道无名。长养万物。

老君曰:老者、乾阳也,君者、性王也,曰者、说谈也。夫老君之出。莫知其源。自混沌以来。无世不出。上三皇号万法天师。中三皇号盘古神王。后三皇号鬱华子。神农时号大成子。轩辕时号广成子。千变万化,难以尽推。或化儒圣,或化释佛,或化道仙,隐显而莫测。或著感应,或著道德,或著清静,功德以无边。大道无形者,大爲无外,道爲至善,无是无极,形爲踪迹也。

夫大道者。本鸿濛未判之元炁。有何形质之见耶。

生育天地者。生、爲生化,育、爲含养。天、爲阳气,地、爲阴气。而天地均由大道之生也。每逢戌亥二会。爲混沌。混沌者。无极也。以待子会之半。静极一动而生阳。阳气上浮以爲天。在人爲玄关。以待丑会之半。动极一静而生阴。阴气下凝以爲地。在人爲丹田。故曰天开于子。地闢于丑也。

大道无情者。夫道本属先天。无声无臭。情者、本属后天。有作有爲。无情、是无爲之道也。

运行日月者,运、是旋转。行、爲週流。日、爲金乌。月、是玉兔。日属离卦。则有寒暑之来往。月属坎卦。则有消长之盈亏。在人爲圣日圣月。照耀金庭。

大道无名者。名、是名目。先天大道。无形无象。无始无终。无首无尾。有何名字。

长养万物者。长、爲长生,养、爲养育。万物、是胎卵湿化。昆虫草木之类。皆得先天之气而生之者也。

世人若肯回头向道。访求至人。指示身中之天地。身中之日月。修无形无情无名之道。炼神宝气宝精宝之丹。返上清太清玉清之宫。证天仙金仙神仙之果。逍遥物外。浩劫长存。这等好处。何乐而不爲也。

木公祖师诗曰:

道德天尊演妙玄。尊经一部即真传。
求师指破生死窍。得诀勤修龙虎丹。
箇箇同登清静道。人人共上彩云莲。
无极宫内受封后。快乐逍遥自在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