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国学知识》·二十四节气表
著
2025-02-13
“农历二十四节气”又称“二十四节气”,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。
中国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,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,统称“二十四节气”,具体包括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 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
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,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、气温、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,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。各农业社区依据节气安排传统农事日程,举办节令仪式和民俗活动;民众安排家庭和个人的衣食住行。
二十四节气世代传承,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,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。
春分、秋分表示昼夜平分,气候适中;
夏至、冬至分别表示暑夏、寒冬到来;
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;
雨水表示降雨季节的开始;
惊蛰是冬眠动物开始复苏,等待出土活动;
清明表明天气开始转暖,草木新绿,景象清新;
谷雨是降雨开始增多,有利于谷物生长;
小满表示草木开始繁茂,夏熟谷物籽粒开始饱满;
芒种是一年中农事繁忙的时节,需要及时进行夏收、夏管,夏种;
小暑、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;
处暑表示炎热季节的结束;
白露表示气温下降,湿度尚大,多露水;
寒露表示地面辐射冷却快,凝结的露水温度低;
霜降表示天气渐冷,开始结霜;
小雪、大雪表示进入降雪季节;
小寒、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。
(按公元月日计算)
二十四节气歌
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每月两节不变更,最多相差一两天,上半年是六、廿一,下半年是八、廿三。